故宫博物院 监制家具
工艺雕刻
01

工匠精神

保定滑氏红木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有优秀员工600余人。
滑氏红木是坚守传统工艺的几个少数厂家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具多年的深入研究,明清宫廷家具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工艺,并以此制定出一套符合明清宫廷家具的工艺标准。

器形(传统家具灵魂):高器形,故宫院藏家具器形 烘干(家具品质根本):蒸汽→高频→高温烘干,周期115天
含水率(适应全国气候):含水率8%-12% 选料(宫廷家具标准):精细选材,一二级面无拼补,面板净厚12mm
白皮(低于国标的厂标):白皮含量低于3% 榫卯(百年传承保障):真榫卯无铁钉,传统工艺制作
刮磨(表里如一):产品里外刮磨 打磨(传统手工打磨):3000号砂纸6遍打磨
表面(传承宫廷工艺):传统故宫廷家具表面加工工艺处理,纹理清晰,底色干净
木材(一木一器):木材不掺假 保养(使用更放心):终身保养
滑氏红木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家具打造艺术,用红木传承文化,让匠心塑造价值。
组11.jpg
02

扫描

中国传统家具的的器形代表了每一件的灵魂,为了能够将每一件家具的器形原汁原味的展现出来,滑氏红木使用 2 台世界上先进的扫描设备(国内仅有两台), 对故宫院藏家具进行扫描。并将院藏家具原版3D模型资料留存给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制图

滑氏红木拥有专业制图美工进行精度的机雕制图,细节处理精准。 并有工艺美术大师,进行手工雕刻的图形绘制,能够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精髓。

04

选料

滑氏红木拥有充足的原材料储备,按照明清宫廷家具的选料标准,所有家具一二级面无拼补、白皮含量低于3%,按照这样的标准滑氏红木平均出材率只有 20%, 而大红酸枝出材率为15%、紫光檀出材率只有5%-8%,所以滑氏红木按照明清宫廷家具标准做出的家具家具能够保证家具使用寿命达到 300 年。 很多厂家没有原料储备,但做出来的家具反而很便宜,主要是因为出材率高达 50%,而且是下料标准低。很多白皮和拼补。 而白皮寿命只有 60 年,拼补多了,很容易开裂变形。

05

烘干

滑氏红木采用三个阶段烘干方式(蒸汽烘干→高频烘干→高温烘干),确保烘干周期在 115 天,按照材料的厚度进行码放, 这样才能确保烘干的效果;滑氏红木能够最高到 135 度,分成 8 个周期。这三个原因确保滑氏红木的烘干处于领先地位。 而很多厂家烘干低于 30 天或者不烘干,时间不能保证,烘干不到位,木材很容易开裂或收缩;一般的厂家最高温度也就是 60 度左右,而且烘干温度分成 4 个周期。

组7.jpg
06

下料

滑氏红木严格按照明清宫廷家具标准进行下料,所有面板厚度不低于12mm, 其他所有部件按照传统工艺的要求进行下料,大器用大料,彰显威严气势,小件采用极致工艺进行攒接,表现出传统工艺之精华。

07

拼板

滑氏红木对于板材的拼接工艺采用龙凤榫式的全榫卯结构, 使板材之间增加了250%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板材拼接的稳定性。

08

雕刻

精雕建模    滑氏红木精雕建模精密度很高,模型步长控制在0.05。且滑氏有自己专业画师为精雕作美工,滑氏所有雕刻图案均出于自己美工并自己建模。其他厂家的雕刻图案大多是从淘宝购买,图案市场上已经普遍广泛使用,无新意特点。为什么滑氏红木的雕刻非常光滑自然呢?因为滑氏红木的雕刻成本是其他很多厂家的十倍。 机雕速度    滑氏红木严格控制在设定值(6 米/分钟),确保雕刻质量;但很多的厂家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将设定值调高到 10-30 米/分钟,仅此一项,滑氏红木成 本比其他厂家增加 6 倍。 刀具    滑氏红木使用直径 3mm、锥度 15 度的精密刀具,很多厂家更换大号刀具,加大刀尖角度(直径 4mm、锥度 40 度且刀尖平底大于0.2mm),因为加大刀尖 直径与刀尖角度会降低断刀几率,而滑氏红木严格控制使用精密刀具,确保达到雕刻效果。此项刀具的损耗,滑氏红木是其他厂家的 3 倍。 雕刻机     滑氏红木选择国内知名品牌,原力雕刻机。很多红木企业选用小品牌雕刻机,稳定性及精密度无法保证。

09

手修

滑氏红木所有家具全部采用手修工艺,比很多厂家采用的打磨工艺成本高出近 10 倍。 比如,一块门板,8 小时雕刻,1 小时 4 元成本,32 元机雕成本;大多数厂家用电钻上着鼓轮,把雕刻的木茬打掉,最多 20 分钟,8 元钱成本, 总计成本才 40 元。滑氏红木要手修一天半,手雕工人最便宜的一天 250 元,一天半就是 375 元,加上 32 元机雕成本,超过400 元,恰好是 10 倍。

10

榫卯

滑氏红木秉承传统工艺,使用真正的榫卯结构,无铁钉,确保家具使用 300 年。而很多家具厂家也号称使用榫卯结构,但在实际操作上偷工减料。 比如,一种是完全没有榫卯,开 45 度角,角和角一粘即可,很容易导致开裂变形; 第二种是一边各打一个眼,两边各上一个楔子,也称为榫卯;第三个就是偷工减料,榫卯长度应该是 6 公分,但别的厂家只做 2 公分,也称为榫卯; 还有一种就是一边出一个榫头,一边出一个卯,榫和卯插在一起,用胶粘上,肯定不结实。最后一种,就是传统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几十种,主要分成三类。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