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监制家具
好工好料好家具

云蝠纹四面平条桌

年代:乾隆晚年使用(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面的大边、抹头、与腿子为粽角榫相交,为四面平做法。桌面与腿之间以浮雕云浮纹牙条镶成圈口。腿间以横枨相连,雕内翻长拐子纹四足。此桌具备了案与桌的特点,从它的整体尺寸看,更适宜做画案。为乾隆年间作品。

尺寸规格(mm)

Recommendation

产品推荐

群鹿图宝座

群鹿图宝座

年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此件宝座为乾隆中后期后宫的宝座,坐背及左右扶手上部皆为螭龙纹,正面靠板雕刻宫廷画师郎世宁于乾隆中期所画《秋林群鹿图》,坐面攒框,面下低束腰束腰,托腮下回字纹牙板正中垂洼堂肚,鼓腿彭牙,内翻回字纹马蹄,下承托泥、垫龟足,这是典型的京作家具。
卷云纹餐边柜

卷云纹餐边柜

年代:
器型简介:面板为四面攒框镶芯板,框架劈料作、边抹双混线。上部双开门采用镂雕灯笼锦手法。下部抽屉、门板皆为攒框镶回纹芯板,中间为铲地浮雕锦簇纹样。下面牙板雕五宝珠纹,四角为如意云头足。
拐子纹罗汉床

拐子纹罗汉床

年代:乾隆中期 出游狩猎用(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七屏式床围,透雕夔龙纹,间有小花牙子,与床面大边用走马销衔接。床面攒框镶席芯。束腰上下有托腮。牙板及腿子皆雕刻夔龙纹,牙板与腿的夹角处有透雕夔龙纹托角牙子。直腿回纹马蹄,下承托泥。此床亦作“罗汉床”。它是由独坐演变而来。既可以当做卧具摆放在卧室,也可当座具摆放在客厅招待客人,为乾隆年间制品。
明式办公桌

明式办公桌

年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书桌整体为四面平式,全身光素,框架通体打洼,具有典型明式工艺的特征。桌面下平列抽屉4具,两侧各有抽屉四具,书桌之下脚踏,用棱木构成冰绽纹图案,是典型的清中、晚期作品,此件书桌为清中期上书房诸皇子的老师上课时使用。
拐子纹罗汉床

拐子纹罗汉床

年代: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
器形简介:五屏式短材攒接回字纹床围,床面攒框打洼镶席面,有束腰,前后牙板攒接回文,两侧光素打洼,马蹄腿打洼雕回纹线,腿足下侧两侧有赶脚枨,前后无。
夔龙纹条桌

夔龙纹条桌

年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面框攒装芯板,冰盘沿线角,有束腰,牙板与腿足相接处雕刻夔龙纹,内翻马蹄雕珠花。
中国凳系列之小板凳

中国凳系列之小板凳

年代:
小板凳
灵芝纹方桌

灵芝纹方桌

年代:乾隆时期 重华宫 (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此桌案面为四面攒框镶芯板,冰盘沿线,高束腰内起地浮雕缠枝纹,上下托腮。四方直腿内翻回字形马蹄,并与素牙条里口交圈。牙条下另安透雕灵芝纹,两端沿腿有下垂,形成护腿牙。整体造型通灵舒展。
耕织图顶箱柜

耕织图顶箱柜

年代: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
器型简介:立柜对开两扇门,门板上有对称的满月式、梅花式、海棠式、花瓣式及委角长方形开光,内中雕《雍正耕织图》,共十一幅,开光之外衬以云纹地。外框嵌铜面页和活页,安鱼行拉环。四腿朝下,包铜套足。此柜四件组成,俗称四件柜,每两件为一对,此为其中一对,其造型、工艺均体现清前期的家居风格。
丝祤檀雕宝座

丝祤檀雕宝座

年代:乾隆时期,乾清宫(公元1736-1795)
器型简介:此器型五屏式围子,搭脑平行高于两侧,上面采用丝翎檀雕孔雀、松树,边缘光素。后背雕刻“福”纹图案,座面攒框镶板芯,面沿、腿、采用光素手法,下承托泥、垫龟足。此器形采用丝翎檀雕、光素的手法,行成强烈对比,既彰显了精工雕刻、还体现了明式家具的素洁,整体背板及侧板雕饰孔雀、松树,孔雀深受民间喜爱,传说中拥有九德的吉祥鸟,寓意“天下文明、祈望盛世”。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凋,喻示“松贺延年、长命百岁”。
西番莲纹圆桌

西番莲纹圆桌

年代: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
器型简介:面下正中圆柱式独腿,分两节,上节以六个透雕花牙支撑桌面,下节以六个站牙抵夹圆柱。故宫院藏原版下节圆柱顶端有轴,上节圆柱下端有圆孔套在轴上,桌面可转动。此桌流行于清代雍正年间,到乾隆时仍有制作。
卷草纹带托泥圈椅

卷草纹带托泥圈椅

年代:雍正时期 (公元1723-1735)
器型简介:椅圈六接,衔接自然,线条流畅。靠板攒框做成,上部开光透雕卷草纹,下部雕云纹亮腿。靠背板和圈椅、座面相交处,饰镂空角牙,扶手出头和四足马蹄上透雕卷草纹。鼓腿膨牙,足下踩托泥。 可以考据在清代早期的制品,整体造型仍承袭明式,但是雕刻装饰具有清代风格。